我一直覺得歷史即使不是親身經歷,但可以被遺傳
剛來德國時,只要遇到年紀比較大的德國人,基於對歷史的興趣,我都會白目地直接問對納粹的看法
我並沒有得到答案,我也從來沒有得到答案
一次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我的白目經驗是
我在一個很擠的餐廳與一位德國老先生同桌,我們開始聊著我的專業
我的德語學習過程(這好像已經變成我在德國的必備話題)
老先生的氣質讓我覺得他應該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懂得很多,也很樂意分享他的學術經驗
然後他突然聊到德國的歷史,我就直接插話說
你經歷過納粹的時代嗎?你那時對於納粹的印象是甚麼?
當時,健談的他,突然整個沉默不講話,然後,我問他甚麼他再也不回答了。然後,我的那一餐的下半段是在沉默中解決。
我對他強烈的反差態度改變很訝異
現在想一想,我覺得我太不禮貌了
現在遇到老人家只是問在他的小時候生活記憶裡點點滴滴,如果真的話題接到那邊,我也不會問下去,他願意提一下就讓他提,他不講我也不勉強,那個塵封很久的記憶是需要時間慢慢去消化的
但嚴格說起來我能夠問到的內容真的很有限
後來我知道,對他們來說,那個過去,太痛太深了
而我也漸漸學著不在人家的傷口灑鹽
而這樣子地,面對歷史的沉默,我卻也在台灣的老人家身上看到
綜觀台灣歷史的進程,那個大家不敢面對不敢講的那一段還一直在對五零年代還有記憶的老人家的腦海裡
他們的沉默也讓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對歷史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空白到大家只能迴避地說,政治不能碰,政治很髒,不要上街頭,不要讓爸媽擔心,然後大家都很乖地不碰了,然後孩子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不能碰,然後讓習慣弄政治的人把政治搞髒了
而那個的不敢說,不願意說,漸漸遺傳到下一代,下下代,在家庭,在學校,在媒體中遺傳,漸漸習慣性地忽略,扭曲,然後最後在民生議題上爆開,才發現,不能碰,很髒,變成了姑息…
這不是歷史,那甚麼是歷史?
Leave a Reply